■本報記者 徐蒙
  上海大眾一線工人徐小平,中國製造業“知識藍領”的傑出代表,兢兢業業在生產線上幹了37年,如今54歲,卻乾起了新事業。
  兩年前,上海大眾祥易機電技術公司成立,徐小平當上了總經理,這家企業從事高端設備維修技術服務,是上海大眾工會下的獨立企業,收入歸屬工會,用以改善員工福利。
  公司發展很快,但至今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規模還很小。這樣一家公司,本不起眼,卻因為徐小平的掌舵而倍受關註。關註之餘,人們也疑惑,做了37年工人,幾乎拿到了所有榮譽,為什麼臨近職業生涯後期,先進勞模卻“下海”了?
  為什麼下海
  徐小平下海,是為了提高收入?是要圓個創業夢?還是在車間待得太久想轉型?
  論收入,在效益蒸蒸日上的上海大眾,徐小平作為企業的一面旗幟,收入不低。說創業,徐小平鐘愛機器和技術,對經商興趣並不大。要說個人轉型,憑他的能力和名聲,如果想轉早轉了,不需要生產線上熬數十載。
  徐小平解釋他下海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名氣響了之後,社會各界找我幫忙的太多。”徐小平說,這些年來總有熟人相托,請他到別的工廠解決設備疑難問題,就像醫生出診。
  兩年前市領導來調研時問他工作中還有什麼困難,徐小平如實相告,沒有獨立平臺,這些額外工作做起來畢竟不大方便。
  一句話打開了思路。在上海大眾主導下,作為獨立平臺的祥易公司成立了。對於把徐小平這塊“金字招牌”拿出來“對外開放”,上海大眾管理層看得很開,他們認為一方面徐小平是知名人物,能做的貢獻不該只局限在廠里;另一方面徐小平出去幫別人解決問題,代表上海大眾先進的技術水平,也能擴大企業影響力。
  沒啥儀式,祥易公司在上海大眾廠區里租下辦公樓,靜悄悄地,徐小平下海了。祥易員工一半是上海大眾徐小平工作室成員,另一半來自社會招聘。他們乾的活,還是社會各界來找徐小平幫的忙,當然過去是友情幫助,現在每件事都成了具體業務,要簽合同,按章收費。
  有些東西確實變了
  徐小平坦言現在這兩年工作重心變了,廠里的技術攻關不能偏廢,但把新公司框架搭起來更費心力。過去天天在生產線上對著設備,現在必須對外跑業務接項目,具體操作少了,管理事務多了。
  不過雖然頭銜是總經理,但廠里廠外對徐小平的稱呼沒變,不是“徐總”,還是熟悉的“徐工”。
  但在徐小平看來,有些東西確實變了。一個人對著一個廠的生產線,技術鑽得再深,視野畢竟有限。現在成立了公司,對外接觸多了,眼界首先變寬了。
  然後是做的事情,內容其實還是研究技術、維修設備,但方式不一樣。他從自己做起,也對團隊言傳身教:必須要有服務意識,面對客戶的挑剔,技術上也必須更加精益求精。“以前是人家請我們幫忙,把我們當客人,現在是做項目,人家是客戶。”徐小平說。
  祥易公司不大,但在“徐小平品牌”的作用下,客戶不愁。“通用也是我們的客戶。”徐小平說,雖然通用和大眾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既然已經市場化了,也沒什麼可避諱。業務做大了,祥易的客戶名單越來越“牛”,上海航天、中國商飛,這些承擔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的企業也找上門來。下轉◆5版
  相關報道:徐小平:做好藍領要有一種習慣 刊2版◆(上接第1版)
  技術夢還有嗎
  今年,上海大眾發動機生產線全面升級改造正在緊張進行。徐小平的祥易公司承擔了大約30%的改造任務。“過去沒這種機會。”上海大眾生產線改造,從來是德國合資方全權負責,現在隨著祥易公司的平臺,中方也有能力參與其中。但即便是對內的事,也得按市場方式辦,雙方也簽合同,上海大眾向祥易支付服務費用。
  這兩年,“市場”兩個字,在徐小平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不過闖盪市場的過程中,他從來沒有丟掉過“技術夢”。
  “我們的定位是做高端,包括精細加工、裝配、檢測,材料熱處理,以及傳感器開發。”徐小平介紹,公司計劃發展的“4+1”領域,正是中國製造業的“4+1”短板。
  論技術標準,上海大眾是國內製造業公認的領頭羊,但走出廠門,徐小平看到許多製造業企業的標準體系還比較低。“許多差距在細節上,這是造成一些中國製造品質不高的原因。”徐小平說,他並不指望一己之力推動國內整個裝備製造業,但可以做個示範,把企業當做一個實驗基地來做。
  “明年,我想攻一攻工業機器人,想把這個領域維修服務體系的空白填上。”懷著“技術夢”闖市場的徐小平,目標越來越大。
  (原標題:徐小平懷揣著技術夢“下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f82vfdg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