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警方25日進行反恐防暴演練
  參考消息網4月29日報道 外媒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頻頻將維安問題掛在嘴邊。繼4月15日他主持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之後,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就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進行了集體學習,習近平在會上要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還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28日以《中國新動向:安全第一》為題報道稱,從4月初以來,習近平已至少四次提到國家安全。除了上述兩次,4月9日他為武警“獵鷹突擊隊”授旗,以及4月14日到空軍機關視察時,也分別提到維護國家安全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如果從2014年3月初昆明火車站暴恐案後開始計算,並觀察他關於反恐的表述,次數又更多了。
  報道認為,從長期視角來看,30多年改革開放到了今天,中國出現了國力增長卻“越來越不安全”的問題。在中國的諸多安全隱患中,暴恐活動只是其中一方面。此外,中國的金融體制、信息環境以及生態和資源領域,都存在保障性不足、不可持續,甚至形勢吃緊、告急的情況。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中日釣魚島主權爭議,菲律賓將南海主權爭端提交國際仲裁等,則屬於國土安全面臨的挑戰。
  報道稱,從中共去年確定設立國安委的決定,到今天領導人濃墨重彩地強調安全,反映了中國改善安全狀況的現實需要。
  同時,用總體“安全”而非“穩定”的概念,也有助於中國將論述展示得更理直氣壯。因為,“安全”涉及人類更根本的需要,涵蓋面也更廣,又符合國際用語習慣。
  據報道,事實上,三年前,已有學者呼籲政府轉變思路,從“維穩”轉變成“維安”,一字之差,思想內涵與涉及的手段卻大相徑庭。
  “維穩”強調的是維持秩序、“防亂”,會將正當維權與人群聚集的大規模群體性活動都視為對社會與政治穩定的挑戰;“維安”的思路是保護國土與生命財產等的安全,面對社會組織活動,要求關註其動機和行為,只要不危害公共安全或挑戰政權穩定,就不必視其為威脅。
  更簡單一點說,“安全觀”把人民、金融、信息、環境、資源等當成保護的對象,而非防範、防控的對象。
  報道稱,當然,屢屢強調“安全”,也透露出領導人深刻的危機感。2014年4月15日國安委首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到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共11種安全。
  報道認為,這份範圍廣泛的任務單的確認,暗示政府認為中國的安全挑戰主要來自國內,國安委要以內部維安為主。相較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國安與外交結合的做法,中國國安委的內向性特質十分明顯。
  近年來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而國安委的上述定位,則說明中國無意、也沒有條件當一個擴張性的帝國,它的精力須主要用於應對內部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依然主要在國內,以及與國土有關的周邊地區。
  報道認為,將內部“維安”定為中國的重大目標,這是實事求是的選擇。其他國家眼下不用擔心中國會出現擴張主義,倒是中國如何維護諸多領域的安全,尤其是在反腐過程中維護政治穩定,才是棘手的問題。
  (原標題:聯合早報:“安全第一”成中國新動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f82vfdg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